发布日期:2024-12-15 02:50 点击次数:77
为了夺回“全球能源转型领导者”地位,欧盟决心从产业布局进行着手,打造一个完全自主、高度可控的新能源供应链,其中充当“全村希望”瑞典新能源电池制造商因为经营不善,已于本月21号正式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不仅让期待该公司能够“抗衡中国”的欧盟大跌眼镜,同时也为欧盟的汽车能源转型之路蒙上了阴影。
受此影响,目前已有三个国家向欧盟最高层谏言,决不能再对中国犯下与当年俄罗斯同样的“错误”。据观察者网援引路透社发布的消息,就在欧洲议会投票通过新一届欧委会成员名单的翌日,法国、德国、瑞典向欧委会发出呼吁,要求欧委会通过自身改革来确保“欧洲电池生产的未来”。三国一致认为,欧盟的繁文缛节导致审批流程过长,精简程序有助于为新能源初创公司提供更多的资金和市场渠道。值得一提的是,刚刚经历新能源电池制造商破产的瑞典政府,对欧盟高层发出的呼吁最为急迫。
该国副首相兼能源大臣埃芭·布施扬言,欧盟必须吸取俄罗斯天然气的教训,决不能在关键项目上依赖竞争对手,更不能让中国帮助欧洲实现“绿色转型”。同时埃芭·布施还强调,布鲁塞尔发出的改革信号越强烈,欧洲新能源电池制造商通过其他渠道获得资金并重新振作的机会就越大。
然而,当瑞典火急火燎的拿俄罗斯作为反面案例,要求欧盟加大对中国新能源的排挤力度时,却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在俄欧关系近乎全面交恶,欧盟配合美国对俄罗斯发动了史诗级制裁的情况下,欧盟依旧在进口俄罗斯的天然气。据英媒《金融时报》日前爆料称,目前还在进口俄罗斯天然气的欧盟国家主要有法国、西班牙和比利时,同时还有多家德国能源公司与俄罗斯签订了长期合同,在俄罗斯和法国之间当起了“二道贩子”。
至于喊的最凶的瑞典,虽然和过去相比大幅度减少了对俄气的依赖,但也因此让瑞典民众享受到了全欧盟最高的天然气价格。换言之,埃芭·布施口中的“不要犯错”,实际上是一错再错甚至是错上加错。事实上,瑞典新能源电池制造商能够被经营到破产的地步,与其说是被欧盟的“扯皮文化”所拖累,倒不如说是被欧洲错误的新能源产业规划所影响。
“能源转型”这句口号已经在欧盟喊了许多年,但是在电池这一部分,欧盟的动作却极为缓慢,既没有开发出独享资源,也做不到控制成本。再加上工业能源成本因为俄乌冲突的原因出现飙升,一连串负面相互叠加之下,造就了今天的局面。至于欧盟三国口中的“错误”,恰恰是帮助欧盟走出目前困境的“活路”。
中国对于产业合作一贯是持开放态度的,但前提是合作对象为中企提供一个开放、公平、法治的合作环境,而不是整天举着意识形态的大棒到处乱挥,动不动就用莫须有的罪名给中企“扣帽子”、“甩黑锅”。倘若欧盟连这么简单的条件都满足不了,“能源转型”就只能永远停留在PPT上。